我为什么不再首先阅读书籍的前言了

2017-07-07

相信每个人对「文前页」这个概念都不陌生,在每本书正文内容开始之前都会有那么几页的前言。每本书的前言内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受出版社之邀,由作者本人(例如《活着》)、译者或是一些知名人士写下一些类似于读后感的东西,以来介绍书籍的内容或是一些背后的故事。

在此之前,我是属于那种对一本书的内容会从头到脚按顺序一字不落的看完的人,看不完封面绝不看前言,看不完前言绝不看正文。照理说这应该是一个「仔细」的好习惯,然而在这样持续很久之后,我猛然发现了这样一个习惯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字是一个人思想的流露,一本书的前言,不论是谁来写,难免都会掺杂进作者本人对这本书的观点和想法。如此一来,在正式接触书的正文前,如果我阅读了前言,首先接受的是一个人对这本书二次消化的结果,这时候先入为主的力量就会出现。很多次我在读完书的前言之后,都会不自觉地带着前言作者所写,去理解去判断书的内容。轻微一点的后果,我对一本书内容的判断力会有所偏薄,严重一些的情况,批判性思维此时在潜意识中逐渐被前言带来的先入为主思维所取代,以至于对一本书的个人理解全然建立在了前言作者之上,不能说这我在这本书一无所获,但也是失去了一次在沉浸书中,完全体验独立思考乐趣的机会。

类似的行为还有买书前看书评,看电影前看影评。所以我为什么不再首先阅读书籍的前言了?因为思考的独立精神十分重要,对内容的消费应当减少「二手思考」。也许看完一切后再去和他人探讨,写下书籍的「文后页」才是「前言」存在的合理的形式。

Tagged with: Reading Book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