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

2016-07-18

作为一名即将面临高三的学生,日益紧张的学业已经成为了我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很多时候,我每天需要面对的大抵只有这几样东西:父母老师同学的脸,课业内容以及数学作业(别问我为什么要把数学作业单独分出来)。尽管生活很紧张,但我还是会挤时间去阅读,各种阅读的过程也逐渐催生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考。

就我个人而言,阅读分为两类:

  • 碎片化阅读
  • 沉浸式阅读

碎片化阅读是什么,相信我不用做过多阐述。我把碎片化阅读排在第一位是因为我的整个阅读体验中它占了最大的比重,几乎我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此。沉浸式阅读则指的是对大篇幅的书本的阅读,也就是大家普遍认知的阅读方式:读书。

为什么我曾很推崇碎片化阅读

一直以来我都很推崇碎片化阅读,一是因为时效性,碎片化阅读能让我得到最及时的信息,好让我能对这个世界有及时的了解;二是因为便携性,一般对于整个阅读体验来说,所需的成本只有手机和一小部分时间。

一天中学校占据了我的大多数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能从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信息,而其余时候因为我能使用的时间成本是有限的,所以我也不自动的选择了碎片化的阅读:借助手机这个工具,尽可能在少的时间里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尽管如此,在我的阅读中并不是说就完全放弃了对书本的阅读,在有充足时间的时候,我还是会进行沉浸式阅读。所以说以前我的阅读体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主要以碎片化阅读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而沉浸式阅读作为信息来源的补充。

信息噪音

对于我原有的阅读体系,一开始我觉得还保持的不错。只要坚持进行,并且对我的信息流加之以必要的管理,每天便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我感兴趣的并且信息量合适的信息,整体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阅读架构。但是久而久之我便发现了一个问题: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得信息固然及时且便利,但大多数内容的长久价值却十分的小。

两个阅读方法的并行实施,让我发现了两者在其中的区别。在碎片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虽然十分及时有效,但由于更新频繁且内容十分繁杂,正如其名的碎片化,久而久之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变得支离破碎,在脑中失去了管理,容易遗忘,也难以组织,相应的价值大打折扣。而在沉浸式阅读中,对书本的阅读一般来说周期较长,相应的,对信息的消化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到位,加之阅读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整个过程中对信息的沉淀是碎片化阅读远远不能及的。结果便是碎片化阅读获得的信息价值所能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脑内存留下来的多是沉浸式阅读带来的收获。

碎片化阅读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而最后这些信息如果转变为无价值,也就实际构成了一种信息噪音,噪音越多越大,对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的判断的干扰也会越来越大。但是面对信息的碎片我们真的毫无办法吗?有。只要在原有的阅读的基础上,再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整理,再吸收等过程,也可以避免信息噪音的出现。但如此这般过后,我们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再反观碎片化阅读的初衷,时效性和便携性,我们希望付出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大的信息收益的愿望被打破了。

阅读最后的归宿

所以我们该如何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世界中剥去噪音,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辨认“信息噪音”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采铜

如上引语所说,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应当是在一个长时间尺度上,有经久不衰价值的内容。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从只有短时效应的碎片化信息中抽出身来,通过时间这把尺子测量出真正有“长”价值的信息内容,我们也同样能达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的。现在的我已经减少了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转而又捧起了书籍,同这些流传盛久的高价值信息为伍。

如要总结阅读这件事上给我的的人生启示,那就是人生很长,不如用这漫长的一生做一些长远的事。

Tagged with: Reading Thinking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