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期望,失望
注意:本文包含剧透
在同桌的推荐下,算是一口气读完了《1Q84》的 Book 1-3,整体的阅读感受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过程:从满怀期望到无比失望。
早在阅读奥威尔的代表作《1984》时,就听说了《1Q84》这个名字,村上春树为了向前者致敬,特意采用了与之相似的年代(亦或是世界)名称,在本身的故事内容中也时不时会提及奥威尔和《1984》。《1984》与《1Q84》还有一些有趣的联系,后文中会提到。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村上的作品,所以也是第一次接触他的文风。虚幻的比喻和描写着实引人入胜,但琐碎、冗长的故事情节也时不时在消磨着读者的耐心,Book 1 和 Book 2 的情节还算扣人心弦,但到了 Book 3 情节便以一种近乎于停滞的速度在缓慢推进着,前一半的内容我基本上是硬着头皮耐着性子,抱着能等来一个剧情爆发的节点的期待读下去的——虽然这个点到结束我都没有等到。
村上用 Book 1 开了个好头,把读者成功引入了被称之为“1Q84”的世界——一个有两个月亮和小小人的世界。Book 1 相当于一本厚厚的铺垫,各种各样的元素丰富着故事情节,宗教、乌托邦、女权、性以及一个贯穿文本始末的神秘的意象:小小人(Little People)。看到小小人,我的第一反应是另一个似乎与之相对(或者是等价?)的,出现在《1984》里面的称谓:老大哥(Big Brother)。两者都处于巨大宗教或政治团体背后的重要地位,老大哥象征着一面独大的独裁者,依靠体制给人民灌输思想,进行集权统治。而小小人,从名字上看就比老大哥要”小“,而且分散(文中出现了6个小小人,而老大哥只能有一个)。《1Q84》中提到,早在人类意识处在黎明时期的时候,小小人就早已存在于这个世上了。小小人相对于老大哥更像是存在于每个人潜意识层面的缩影,影响着每一个人,而许许多多的人又组成了社会,貌似这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机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机器里的一个零件,那么小小人就是驱动零件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动力和润滑油。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小小人是一种存在于意识层面的,影响着个体甚至社会,难以名状的存在。但小小人到底是什么,直到本书结束,依然是一个悬念。村上曾说:”小小人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我们都受到了小小人的控制。“
Book 1 成功的吊起了我的胃口后,我又迫不及待的打开了 Book 2,总得来说,依旧精彩,而且让我感觉离悬念背后的真相更进了一步,各种问题的答案都呼之欲出,看了看 Book 3 的厚度,我相信我的期待是有回报的。
结果 Book 3 狠狠地抽了我一嘴巴子。眼看着书本的厚度一页页减少,前文留下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答反而又有了更多的问题,正在怀疑村上能不能把故事讲完的时候——他竟然完结了。在天吾和青豆终于相遇并且从高速公路旁的避难阶梯爬回1984年的时候,故事就这样潦草的结束了。
村上想写的东西太多,想要《1Q84》承载的东西更多,孤独、痛苦、奇幻、爱情、等等杂糅其中,以至于多的有点莫名其妙了。包袱埋的太多,挖出来的却又少之又少,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莫名其妙的 NHK 收费员、”先驱“团体内部的真相、小小人的真正意象、天吾和深绘的交合、青豆神奇的怀孕,莫名其妙的悬念能留给读者的也只能是自己毫无边界的意淫,就跟牛河的所谓“直觉”一样:随便你怎么想,反正怎么想都是对的。
总之,《1Q84》在我心里不算一部好的作品,如果要打分,Book 1 和 Book 2 都可以打7分以上,而 Book 3 因为突兀和潦草的结局注定只能得5分以下,读者从前两本带来的期望从中只变成了极度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