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星星

2014-07-08

昨天刚看完一部电影《源代码》,在回味之余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纵观电影主旨,用“余晖理论”来概括再适合不过了。首先,什么是“余晖理论”?说简单一点,便是依靠外人对于在同一个世界之前的记忆,更改在同一个世界后续发展的轨迹。这个外人,即电影主人公本身就是同一个世界中关于过去和未来的信息载体,一个媒介。在电影最后3分钟之前,我对源代码所构建的世界的理解仍是:一个利用死人的大脑“余热”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一个只有8分钟的世界。但后来我发现博士骗了我,电影在结束之前已经多次暗示了源代码世界不只有8分钟,例如主角的两次下车,都避过了第8分钟的爆炸却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如果不是死亡,他不会回到“真实”世界,由此观之,主角每一次进入的源代码世界,都是一个平行宇宙。影片最后几分钟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再是那个发生了爆炸的世界,而是被主角成功阻止爆炸的那个世界。

至于平行宇宙理论,我在多年前就有所了解,第一次知道除自己所在的这个宇宙以外还存在着更多的宇宙,除惊讶之余便是震撼(由这件事我的世界观第一次发生了改变),细细想去,在与此同时有另一个我在另一个宇宙里坐在同一台电脑旁,写着同一篇文章——惊讶、感叹跃然脑中。

平行,平行,平行就是永不相交。两个平行世界虽然永无交点,不能互相影响,却完全一致,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但在选择上又有可能大相径庭,试想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着另一个我,与我拥有同样的生活,但是,有一点不同,在站在人生岔路口时,他总是走在那个比我的选择更正确的道路上。思绪到此,脑内总会有一股想法:“为什么那个'我'不是我?”对他人优势的妒忌,我觉得是人的本性(当然,是一种需要极力克制与摆脱的本性),但没想到我也会妒忌我自己。我想抛掉它,但这种想法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伴随着我。为什么宇宙如此的不公平?

一天,在外面疯了很久以后已是深夜,回家的路上,无意间抬起头,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小时候,爸妈总是告诉我星星就是星星,就是挂在天上的会发光的东西。当然,事实不是这样,那些星星都是来自遥远的行星发出的夺目的光,有的甚至已经毁灭,但他的余辉还是在数千万光年的跋涉后,来到了我的眼睛。我想到了另一个“我”,他会不会也在和我看同一颗星星呢?同一束光会不会带来相同的感受?GK·Chestern 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离任何一个星球的距离,还是你到自我的距离。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很困难的,正如我在看星星的时候便突然释然了,连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反观那个比我过得更好的我,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有许多交叉小径的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总会有一条道路,让那个我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在那条完全幸福的道路上,有且仅有一个我在行走。 这是多么令人宽慰啊,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我选对了路,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我,终生幸福。

也许此刻,我和“我“都在感谢那颗遥远的星星带来的启示。


相关资料: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8%A1%8C%E5%AE%87%E5%AE%99
  • http://www.cas.cn/xw/kjsm/gjdt/201305/t20130523_3845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