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反对中医时,我在反对什么?

2020-02-01

一觉起来,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铺天盖地袭来,继而许多人连夜聚集排队购买双黄连的图片也出现在网路之上。究其源起,是一则来自人民日报的微博。

【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 SARS 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又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新华社)微博链接>>

此举很难不让人想起曾经所谓板蓝根可以「防治」SARS 的论述。然而时至今日,17 年过去了,依旧没有有关板蓝根实际疗效的临床验证。尽管常见各类不良反应的报道,并且缺乏科学的实验设计来验证其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但你依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药店买到这种药物并服用。相关资料>>

在展开对双黄连,板蓝根,或是所有中药和中成药是否有用,是否在科学的实验论证下证实其确有疗效并明确毒理,药理的质疑前,我想先来讲讲,在现代循证医学的科学背景下,一个药物(常说的「西药」)从被发明出来到大规模上市用于临床治疗,需要经过怎样的阶段,并在这些阶段中分别需要得到怎样的验证。

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 已上市药物安慰剂 作为 对照组 的方式,对 药物 或其他 医学 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所要测试的疗法,例如药物或装置,再决定用哪种疗法与它比较,以及须要找哪一类型的病人来作为测试对象。治疗用药物的话要证明它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特定症状或降低不良事件之发生以改善病人生活品质。维基百科>>

通常一个药物在被证明有效并安全上市之前后,需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1. 动物试验
  2. 一期临床试验
  3. 二期临床试验
  4. 三期临床试验
  5. 四期临床试验

动物试验无需多言,例如为了直接证明某种疫苗的有效性,显然不可能直接在人身上试验,而在动物身上试验,例如试验用猴子,就成了直接有效初步证明药物有效的手段,同时在这个阶段,实验人员也会收集很多数据以支持后期临床试验的开展。

Ⅰ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药理和毒理作用试验期。其是对已通过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新药在人体上验证其安全性。即是根据预先设计的计量,从初始安全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观察人体对该种新药的耐受程度,以确定人体可接受而又不会导致 毒副反应 发生的剂量大小。之后将进行多次给药试验,以确定适合于Ⅱ期临床试验所需的剂量和程序。同时,还必须进行人体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的 药动学 研究,以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Ⅰ期临床试验通常由健康的 志愿者 参与。在 抗癌药物 开发研究中也允许少数患者参与初步实验。一般而言,Ⅰ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10~80个病人。

Ⅱ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治疗效果的初步探索试验。即是用较小总体的选定适应证的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其间将重点观察新药的治疗效果和 不良反应 。同时,还要对新药的 药动学生物利用度 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患者与健康人的药动学差异。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Ⅲ期临床试验做准备,以确定初步的 临床适应症 和治疗方案。Ⅱ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100-200个病人。对照组的病人愈多那便能更进一步找到非常见的副作用。

Ⅲ期临床试验也称治疗的全面评价临床试验。即是在对已通过Ⅱ期临床试验确定了其疗效的新药,与现有已知活性的药物或无药理活性的 安慰剂 进行 对照试验 。该期试验对于患者的选择非常严格,其还必须具有明确的疗效标准和安全性评价标准。新药在经过对照试验后,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以判断其是否具有 治疗学 和安全性特征,这决定着其是否能够批准上市销售。Ⅲ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个300-500病人,最少要测试100次,否则统计学上会有误差,对照组的数量则无具体规定。

Ⅳ期临床试验也称药物推出后的临床监察期。即是在新药推出后,通过大量调查药物对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情况,监视新药有无效,如何最好地使用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机会和程度。若疗效不理想或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发生率较高,管制部门则会将那新药召回和退市。第4期临床试验会一直进行,只要仍有很多人用这种药物。

由于事关一个人,一个病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药物的作用原理,毒副作用,有效性,安全性等等诸多因素均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被科学的检验通过,方可上市造福广大患者。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此时回看人民日报所言的最后一句话:「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一个才刚刚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为何就被冠之以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名号?请问这其中的作用原理为何?实验设计为何?经过了怎样的检验?在药物有效性上仅仅给出如此模棱两可的回答,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丁香医生关于双黄连的相关辟谣>>

事实上,也有记者就此事采访询问了上海药物研究所,我摘出了其中几个回答,列举在下,完整的采访链接在此,建议阅读。采访原文链接>>

问:双黄连这个事情是真的吗?
答:对,有抑制作用是初步发现,初步发现对病毒有抑制。
问:早期服用能控制病毒吗?早期服用会有好处吗?
答:目前还没有这么详细的研究,因为我们只是在武汉病毒所做了一个初步的验证。
问:可以抑制病毒的说法是准确的嘛?
答:对对对,但也不能太拔高,因为这个科学的事情我们不想说得太过。
问:目前还在临床研究阶段吗?
答:是这样,我们后续会在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做一些实验,因为双黄连本身就是上市的药物,但是对病人如何有效,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实验。

如此的专业性,怎能让人不质疑,怎能让人安心?

每当中医被质疑时,总有人会做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的反驳

  • 我的 XXX 病就是中药医好的,你怎么解释?
  • 要是没有中医,你的老祖宗早就死完了,还哪来的你?
  • 你说中医没用,说中医无效,那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啊?
  • 国家都在扶持中医,开设中医院校,中医医院,难道都是笑话吗?
  • …….

很遗憾,上述的每一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有大量的漏洞,鉴于篇幅限制我不想一一列举反驳,但是我想讲一讲我个人对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

每当我们讲到中医时,总是不自觉的拿西医作比较,虽然我不想玩文字游戏,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论述在表达上显然是有问题的。中医和西医的区别,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区别,即所谓中国的,东方的医学和外国的,西方的医学。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言中医和所认识的中医是指中国古传统医学,是落后的,陈旧的,我固然不否认中医学科在当下所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之努力,但是难以否认的是中医依然是基于经验主义的医学,其基础理论为形而上的,缺乏科学理论支持,并难以实证的诸如五行脏象,气血经络之说。维基百科「中医学」定义>>

而我们常说的「西医」,其真名应该为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是一种医学诊疗方法,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证据将决策最佳化。无论是应用在医学教育,个人决策,适用于群体的指引和政策,还是一般健康服务的管理,循证医学都主张决策和政策皆应尽可能根据证据,而非单单依据从业人员、专家或管理者的信念。因此,它试图确保临床医师的意见(可能受限于知识差距或偏误),有基于科学文献的所有可用知识补足,保证服务为最佳诊疗 。它提倡使用正式且明确的方法来分析证据,并提供给决策者。它推动课程向医学生、从业人员和决策者传授这个方法。维基百科「循证医学」定义>>

任何一个生在 21 世纪的人,一个接受了良好科学教育,拥有基本科学素养,有基本批判性思维的理性人,都应该认识到中医理论在科学发展之下的局限性,并且主动拥护循证医学,我从来不反对接受中医使用中医,而是反对把中医和西医作为平起平坐,在当下中国分庭抗礼的两种医学;我从来不认为中药是完全无效的,而是反对在缺乏科学实证的情况下将其用于临床,甚至广泛宣扬;我从来不认为中医治疗手段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反对放弃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而完全诉诸于前者;我从来不认为中医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反对不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医之精华的论述。

关于最后一点我想有一个实例可以扩展,1969年-1972年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 523 课题组 发现并从 黄花蒿 中提取了青蒿素,使其成为现今所有药物中起效最快的抗恶性疟原虫疟疾药,而黄花蒿作为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手段在中医中古已有之。试想,还有多少草药中也许还有类似青蒿素一样可以造福人类的物质,以科学的手段发掘背后的原理,是否才是对中医,对现代医学合理的改进手段?

推荐阅读&聆听